单位:柳州工务机械段

姓名:吴成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我第一次走进安调科(安全科和调度指挥中心的简称),已是在2016年4月,是新的一年各项大维修施工陆续铺开的时候。我被抽调到安调科助勤,负责日安全信息分析工作。

那时,全段干部职工正从春节喜悦中收心回岗,我也满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来到安调科报道。想到平日业务经验积累不足,对新工作的陌生,况且内向腼腆,不善与人沟通,如此上阵,深感压力很大。

但我还是勇敢迈开步伐,昂首走去。安调科整备有序,办公桌呈弧形摆置,我置身其中,被“琳琅满目”般的办公电脑、电话机、显示屏团团围住。同事李京桧向我一一介绍新领导和同事,大伙一边亲切跟我打招呼,一边快速地敲击键盘发布信息;有的在认真核对着数据资料,并用笔快速地记录;有的一边接手机一边查看车列运行情况,在电脑上比划着,凑在一起在探讨着业务问题;这个手机还没接完,那个座机电话又来了,一个接着一个的电话,有的……顿时,调度室里呈现一片紧张与忙碌的高压、快节奏态势,可以感受到一种“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氛围,他们有的比我年纪还小,朝气中不失稳重,个个“武艺”高超,游刃有余地施展着“绝技”。见到这些,让我对他们由衷地敬佩。

“成义,不急,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京桧一边对着局“七项”制度给我辅课解析,一边拍着我肩膀安慰道。

其中,有一个个头不高,卷头发,穿一身帅气棕色西装,一脸严肃认真地跟调度员正强调着什么,这就是安调科匡红柳副科长(指挥中心主任),由于业务精,能力强,加上对大家严管厚爱,习惯性称他为匡总。

第二天,匡总找我谈心,关切地问我来安调科习不习惯,有什么想法和困难要我不要憋在心里,多和大家沟通,胆子放大一点,做错了也不要紧的,错了就下次改正就行了。

同时,匡总教导我多学习规章,增强自己业务基础。还要了解每个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以后方便联动协同作战,耐心细致的他,你写一篇材料,他都会逐字逐句通读一两遍,从格式到标点符号一一教你。有些小问题,他主张要自己先试着去协调,解决不了的再找人帮助,这样工作经验才会积累,能力才有提升。指挥中心是全段生产的脑“神经中枢”,大小锁事繁多,匡总经常忙到深夜还在协调工作。

“对工作,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分轻重缓急,不能当“差不多”、“好好”先生,要善于根据近期重点工作服务现场,发挥岗位作用;对问题,及时追踪,要有一追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是党支部书记(科长)何滔滔常常教导我的话。

“写材料不仅要结合现场实际,更要向上级看齐……”副科长廖声湖常常语重心长地指出我的错误。

同事和领导的话,我把它视为“珍宝”,都一一记在心里,作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把它付诸实践。

但分析员的工作,要把它做好,不是那么容易。因每日收集、追踪、分析等信息杂而多,在工作中常常会犯小差错,而且是最低级的错误,被领导批评而不好受。常常因自己知识和经验限制,不能发挥岗位作用服务与督导现场作业,也常常为追踪一个问题,因沟通协调能力不足,而不能顺利把事情快速办好;也常常因未提前规划,而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办事效率低;也常常……

记得科长第一次布置我的工作,就是拟发一个安全卡控通知,我想了大半天却无从下手,后来参照以前的资料东搬西抄勉强凑合成,在科长多次催促下发给他看,果然不出所料,错别字一大堆不说,通知内容大部分是废话,对此,我感到深深自责。但科长并没有批评我,而是逐字逐句,一个段落一个标点符号给我修改后,发给我学习,鼓励我下次能有进步。

截止今日,蓦然回首,我来安调科已有七百多个日子,虽然在新的岗位上一路碰壁,每天都可能遇到新问题或老难题,但在同事和科领导关心帮扶下,我把每一次解决困难与化解挫折当做一次磨砺自己,提升能力的机会。慢慢地,我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虽然忙碌,到很充实。

感恩同事与领导一路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慢慢地发光发热。每天不仅要把工作干的精彩,更要用青春热血肩负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要更出彩。

发现自己在慢慢成长,在收获,在蜕变,在梦想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