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按照传统习俗,在这天会吃粽子(A妞喜欢吃凉棕,也就是碱水粽),小孩会戴上香囊,门前挂上艾叶,河里去赛龙舟……每一个习俗都会和植物相关,而这些也会让大伙儿的身体倍儿棒~下面A妞就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些植物,再分享各种粽子的做法,让大伙儿能在假期愉快又健康地玩耍!

艾草,作为中医常用到的中草药,性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同时,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SO
端午节.插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在门口将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用以辟邪、杀菌防病。
AND
端午节.挂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
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它们都含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舒筋顺气、通九窍、防瘟病。

A妞:不过A妞也在这里提醒大家,现在市面上销售的香囊成分不尽相同,无论哪种,选购时都应有所鉴别、取舍。有一部分香囊并不是天然植物的香味,而是添加了各种化学香精香料,刺激的气味对身体不好哦,所以尽量要选择天然的香囊,另外,孕妇应慎用香囊。
说好的每周一发一期原创VA私房菜教学呢?别急!遇上了端午节,这周就来学学包粽子吧!页尾还有简单粗暴的视频教学哦!
END
粽子粽子!

一提到端午节,最直接的联系莫过于粽子了。而粽子也与几种植物相关。
动动手,跟着A妞在家一起亲手制作这一Q弹的美味的粽子吧!圆的、扁的、四角的、锥形的。只要你想学,都可以有↓↓↓
特点:
北方四角棕在北方地区非常流行,个头不是很大,为斜四角形,多以小枣、豆沙做馅,也可以适当放一些果脯蜜饯等。当然也可以蒸完全的白粽,蒸后可以直接蘸食白糖。
包法:
1、取两篇粽叶,搭在一起叠压。
2、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3、在圆锥状的筒中装入糯米。
4、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为止。
5、随即用手将叶子的两侧捏下去,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三角粽↓↓↓
特点:
三角粽的形状比较好看而且特别,可以制作成甜、咸两种口味,蛋黄、叉烧、蜜枣都是不错的馅料。
包法:
1、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2、在圆锥的筒中装入糯米。
3、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
4、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的粽叶都折好。
5、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塔型粽子↓↓↓
特点:
宝塔粽子主要是广东地区的特色粽子,体型庞大,可以说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于可以装非常多的东西,因此也形成了甜和咸两种口味。甜馅主要是豆沙,而咸馅则是用腌制好的鸡肉或者猪肉来做。
包法:
1、取两片粽叶十字交叉,形成一个窝状。
2、将糯米填入其中。
3、再取两片粽叶分别加入左右两边,完全把糯米包裹住。
4、再取一片粽叶,将顶部盖住。
5、之后将两边的粽叶,分别向中心折。
6、再将另外两边的叶尖向内折,用手捏住将整个塔粽翻过来。
7、用线绳将粽子对角缠好。
锥形粽子(牛角粽)↓↓↓
特点:
牛角粽在广东的河源等地比较流行,尖尖的像极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时候叫做“角黍”,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最相像的一个品种了。
包法:
1、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2、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3、在锥筒中填入糯米。
4、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5、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特色:
这种粽子多见广西等地,一般用粽叶包裹,粽叶非常宽大,像芭蕉叶一般,这样可以在其中放入丰富的馅心,之后用绳子捆绑,形状虽然一般,但味道绝美。
包法:
1、将粽叶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个边,用手压实。
2、叶子两端分别向中间折,用手压实后,叶子呈长信封状。
3、将糯米放入折好的粽叶当中。
4、将另外一边向下折,完全将糯米包裹住。
5、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特色:
南方四角棕主要是以咸味粽为最大的特色,馅料相当丰富可以是腌肉、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海米、栗子等。
包法:
1、取一片较大的粽叶,对折。
2、将双层的下边向上折,用手压实。
3、将粽叶打开,填入糯米,尽量将糯米填成一个长条形状。
4、将粽叶没有米的部分折过来。
5、随即用手将叶子的两侧捏下去,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嘿嘿~以上那么多包粽子的方法,如果你还没有学会,那就教你一个简单粗暴的!只需要准备一个空塑料瓶~很好奇吧?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动手学学吧~包粽子戴个套真的方便多了!
图文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新发现
欢迎投稿:1171463628@qq.com
宣言:为生活·更滋味
扫描以下二维码识别并关注我哟↓
一Young的宁铁,不一样的文化。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最潮的铁路文化微信公众号看更多VA作品
关注后直接回复序号可获取品牌子项目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