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i9W3a4OrSkOzD8zrBWh6oBNhoievg_Q.jpg

1、生动。“让没有生命的静物活起来”。《动宝去哪儿》是2019年春运期间制作的一部“陆地航母”题材的作品,在全媒体平台推出后,反响热烈。手绘动画和人声配音,让动车不仅有了表情、也有了声音,增加了视频的观看和趣味性,让人同是观看“陆地航母”却耳目一新、别具一格。货运改革宣传广告《童趣》也是利用这种方法把玩具与铁路运输的相似点关联起来。

AIbeH_5pwGWVXNpgzZcW1OxgSe_Y-n8p.jpg

2、真实。要体现铁路人物平凡但不简单,我们就应该让视频保持它的“真实”,抓住工作的“目的”,让平凡形成“对比”,把意义最大化,《专注生命之轮》和《铁道线旁的守望者》就是这样普通到要被放弃却能翻身获奖的作品。但“真实”并不只是“实录”,而是“有选择性地让故事发生”“有目的性地让人物表现”,包括如何让画面更唯美、如何让主线更准确、如何让话语更精辟、如何让意境更凸显,这在前期的策划中非常重要,涉及到记录者的导演能力和统筹组织能力。

dPGge2yn_dCY6e5XiXhEnBw898Ki1jUz.jpg

3、情绪。视频拍摄工具、剪辑软件、制作方法都大同小异,作品能够让人看着就有感觉的重点在音乐,音乐是有情绪的,想让视频出色,匹配视频内容情感走势而成的音乐,可以提升作品的观感,有了灵感、有了生命、有了“喘息”,会“呼吸”的视频,才能抓住人的感官。

d-njpMvSaO03I1Hq3fS-MxHWmFWAVIW_.jpg

4、思维。尝试抛弃铁路身份、跳出铁路思维,去作为观众来看待每个作品,在视频中少一些刻意的“硬宣传”,让“软宣传”内涵激发人心最深处的“共鸣”,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且我认为不被时效性限制的作品生命才会更长。

媒体新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在不断更新,但我们的角色没有改变,不仅要做优质内容生产者,还要做铁路文化的推销员。


jBTOhKLxitCF9kDFGQHojcnovw3lTXSs.jpg

※《专注生命之轮》

曾获得被誉为网络金鸡百花奖的中国优秀网络视听作品三等奖。它是我最早利用一台小DV拍摄的视频,它为什么能从几万名大众评审中脱颖而出层层突围?

因为平实、真实,就是在不打扰工作的情况下,以侧记的方式记录职工的真实工作状态。

X08y64okgyT6S-T7cg1MMdxWFH4RQSHe.jpg

※《年夜》

曾获得全路十佳微视频。这个作品的特点,是共性,就是利用我们看似平常最容易忽略的细节——吃饭,通过不同的岗位吃饭这一件事,来反映职工的在岗坚守。

这个片子的剪辑,还有个奇妙的地方,就是看似不同的场景和环境,其实都是有前后关联的,比如停靠站时的列车员、驾驶室的司机、开放信号的信号员、接车的道口工等。

35iN4c8dUdBkTq6aVGvNRbH7s2ylfwoZ.jpg

※《童趣》

曾荣获中国行业电视广告一等奖。这个片子的特点,运用了模型和实景形似关联串起主题。

2BqepC5pycJPaL2sDRSSpWUdstqfap5G.jpg

※《铁道线旁的守望者》

曾获得自治区二等奖。这个片子的特点就是,口述,采访。有些片子在拍摄前总会先有人物稿件可供参考,而我们想要把雕琢过的文字从普通的职工嘴里说出来那是比较难实现的,要么很生硬,要么就根本不符合他本人,说出来的东西就很假。所以,想要让采访内容按照你的目的走,那前期在“怎么问”上就得下功夫了,也就是根据你要的答案去拟问题,在正常的聊天中巧妙地插入这些问题,让被采访者掉入你设的圈子里,这样说出来的东西就会很自然,而不是照着稿子念。